公共卫生类奖
为何颁给一名中国临床医生
“促进健康老龄化奖”由世界卫生组织于2003年设立,由科威特国捐资支持,旨在奖励为老年人卫生保健和健康促进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机构或非政府组织。自2021年以来,中国国家老年医学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先后获奖。
为什么这个公共卫生类奖项今年会颁发给一名中国临床医生?“在做好诊疗工作的同时,我也从公共卫生视角出发,积极维护老年人的健康。”王华丽说,自1994年参加工作至今,她的工作重心始终聚焦于“老年健康”。
作为一名老年精神科医生,王华丽的工作范围不限于医院,还拓展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她到基层做健康宣教,指导社区医生提升疾病早期识别能力,让疾病更早地被发现、被解决,并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医院形成互相支持、互相协作的工作模式。一直以来,她和团队在老年健康科普宣传、规范诊疗、为照护者提供辅导和心理社会支持等领域不懈努力。
王华丽倾注了大量时间和心血,促进老年期痴呆的早期诊断和干预。她在中国各地指导建设记忆门诊200余家,组织骨干培训。在她的倡议下,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联合北京大学第六医院于2024年共同发起了公益项目——“认知障碍患者家属支持及身心健康关爱项目”,以倡导社会各界关注认知障碍患者的照护者。
“在国际合作方面,我们也做了很多积极工作,比如参与开发了世卫组织关于老年期痴呆防治的工具包。希望接下来能够与世卫组织有更加密切的合作,应对好老年期痴呆挑战。”王华丽表示,她将继续推进老年期痴呆防治工作,在国际舞台上发出更多中国声音。
“感谢所有痴呆患者及其家庭,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永远是我们不断创新的源泉。”王华丽决定将此次获得的奖金捐赠给“认知障碍患者家属支持及身心健康关爱项目”,用于奖励“记忆之光模范照护者”,鼓励照护者不仅精心照护患病亲属,而且主动关爱自己的精神心理健康,预防认知减退,用自己的经历和故事为社会树立榜样,鼓励更多人参与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
“中国特别重视老年人的健康,
必须得干好”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和人均预期寿命延长,老年期痴呆患者数量持续增长,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严峻挑战。对于老年期痴呆防治工作,王华丽说:“中国特别重视老年人的健康,必须得干好。”
在王华丽指导下,中国不少地方启动了“认知障碍患者家属支持及身心健康关爱项目”。例如,四川省广元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记忆门诊今年初启动了该项目。为推进项目实施,该院加强团队建设,提升相关学科医务人员学历、能力,加大护工专业培训力度,全面提高团队素质;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医院老年认知障碍病区、记忆门诊的知名度,科普认知障碍和老年期痴呆防治知识,增进公众认知;强化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合作,探索建立高效联合机制,携手做好患者的筛查、诊断及社区康复。该项目仅是一个缩影,更多关爱认知障碍患者及其家属的举措已在中国开花结果。
世卫组织发布的《公共卫生领域应对痴呆全球行动计划(2017—2025年)》提出,世界各国政府根据自身国情,制定应对痴呆的战略、计划、政策、方案等文件。2019年,中国发布《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将“到2030年,65岁及以上人群老年期痴呆患病率增速下降”设为结果性指标之一。
2024年底,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5部门联合印发《应对老年期痴呆国家行动计划(2024—2030年)》,提出8个量化指标,明确7项重点任务,要求协同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和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强化照护、扩大供给,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旨在建立健全老年期痴呆防控体系,减少或延缓老年期痴呆的发生与发展,提高老年人的生命质量。
“我将带动更多同道持续推动主动健康,积极防治老年期痴呆,促进老年人精神心理健康。”在领奖台上,王华丽郑重承诺。她表示,将进一步发挥专业引领优势,坚持开拓创新,为应对老年期痴呆作出积极贡献,为推进全球痴呆防治行动贡献中国力量。
文:健康报首席记者 姚常房 记者 杨世嘉自日内瓦
编辑:杨真宇
校对:马杨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黑兔子百科网 琼ICP备2024032622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