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岳东兴 杨博毅
2028年洛杉矶奥运会,一项在中国略显陌生、却在全球拥有超过20亿“粉丝”的运动——板球,将作为新增项目亮相。对此,国家体育总局小球运动管理中心板球项目主管闪明,近日向记者介绍了中国队的备赛计划、人才培养模式以及项目在国内的推广普及情况。
奥运战略:“女子优先”与“双周期”布局
据介绍,在洛杉矶周期,中国板球队确立了“女子优先”的发展战略。这一决策背后有着深思熟虑。
从国际格局看,国际板球理事会(ICC)目前有12个水平最高的“完全会员”。其中,仅亚洲就占据了5席(印度、巴基斯坦、斯里兰卡、孟加拉国、阿富汗)。在男子项目上,这几支队伍几乎垄断了重要赛事的前列位置,竞争尤为激烈。女子项目则呈现不同局面,由于社会文化等因素,部分传统强国的女子板球发展相对滞后,有的还没有组建女队。这为中国女队提供了突破空间。
中国女队的队史表现也印证了这一战略的可行性。从2005年国内开展板球运动以来,到2010年广州亚运会时,成立不久的中国女队就获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2014年仁川亚运会,中国队再次获得第四名。基于此,小球中心希望中国女子板球成为该项目在竞技领域发展的侧重点。
目前,奥运备赛工作已经展开。一个不确定性在于奥运资格的获取方式:如果完全参照国际排名,洛杉矶周期取得奥运资格的困难很大,但如果设置资格赛,中国女队则有望通过针对性地备赛,争取拿到入场券。
但中国竞技板球的布局并没有局限于洛杉矶奥运会。据业内人士分析,澳大利亚作为板球强国,会推动项目继续留在2032年在该国举行的布里斯班奥运会上。因此,中国队采取了“双周期”规划,目前球队选拔了不少青少年球员,年龄最大的不超过25岁。这些年轻球员的选拔,既服务于当前奥运周期的备战需求,也着眼于更长远的发展。
人才培养:跨界选材与外训外赛
2024年6月,一场板球项目的跨界选材行动在国内展开。
据介绍,数百位报名的运动员,不仅需要满足一定条件,还要通过层层选拔——曾获得一定运动成绩或技术等级,证明自身有一定的运动天分;原项目与板球技能相关性高;愿意接受“很吃功夫”的板球项目的长期训练,成为专业运动员;通过体能测试、运动技术测试、心理测试、伤病筛查和试训等环节。最终,男、女各32人入选了国家队年底冬训的大名单。
外训外赛是队伍备赛奥运会的重要一环。冬训期间,国家队前往澳大利亚,与当地球队打比赛,希望能在短期内提高水平、取得突破。当地的新南威尔士州板球协会为中国队提供了支持:从职业级的场地设施,到高科技的数据分析系统,再到完善的竞赛体系。这帮助中国队找到实力接近的队伍,进行高质量的对抗赛。
教练团队建设也体现了国际化思路。中国女队聘请了来自孟加拉国的孟柱担任主教练,他曾在2014年仁川亚运会上带领中国女队获得第四名。男队则请来了巴基斯坦教练拉姆塞,这位经验丰富的老帅同样在2014年亚运会上执教过中国男队。
此外,在国内层面,中国板球协会正在借奥运“东风”,构建发展体系。目前,板球发展面临的一个难题是场地短缺。全国符合国际比赛标准且可以正常使用的板球场仅有杭州亚运会使用的浙江工业大学场地。板球场对土质有特殊要求,特别是球道需要用特定黏土铺设。经过多方考察,建设团队最终在江苏盐城的一处湿地河滩上,找到了合适的黏土源用于现有场地。
板球赛事体系也在逐渐完善。在成年队层面,除了传统的全国锦标赛外,中国板球联赛于去年正式启动。此外,沈阳、济南、上海、重庆四个城市还开展了板球U系列青少年赛事。
国际交流是提升水平的重要手段。中国板球协会在去年举办了“一带一路”女子板球比赛,邀请一些水平相当的队伍来华比赛。今年协会计划扩大这项赛事的规模,增加男子项目,从而通过定期的国际交流,让中国队员适应不同风格的对手,达到赛练结合的效果。
谈到板球这项运动,闪明介绍,作为集体球类项目,板球与棒垒球类似,比赛中,攻防两队策略上的选择,也就是常说的斗智斗勇,往往起到很大作用。“板球运动特别强调公平、尊重、自律和团队精神,能够带来体育育人的积极效果。”
长远来看,从英伦贵族运动到奥运项目,板球在中国的推广发展就像一场马拉松。而这场跨越多个奥运周期的“远征”,恰恰需要板球运动特有的耐心与坚持。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黑兔子百科网 琼ICP备2024032622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