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兔子百科网
您的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奇妙戏法焕新生!非遗馆“遇见非遗”活动邀您看表演、逛市集

0人浏览   2025-07-25 19:55:00

平平无奇的麻绳仿佛获得了生命,在舞台中央笔直上升,越长越高……7月25日,“奇妙戏法焕新生”华山戏法互动展演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举行,三位华山戏法代表性传承人凭借灵活手法、巧妙道具和精湛演技,收获了观众的惊叹与掌声。

此次展演隶属非遗馆暑期社教系列活动“遇见非遗”,观众以亲子群体为主。展演上半场的主题为“榜样”,邀请家长上台互动,下半场主题为“传承”,邀请小朋友上台体验一把小小魔术师的乐趣。三位传承人带来《鸳鸯棒》《通天绳》《银球奇迹》等节目。他们利用丝巾、扑克牌、纸巾、弹球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小道具,或展示惊奇,或揭秘幕后,中间还穿插着幽默的语言,用“口彩相连”的表演让观众时而眼花缭乱,时而放声大笑。

一根木棍,两只瓷碗,三个小球,华山戏法第四代传承人雷鸣手中攥着球,慢悠悠地抬手、转手、捅棍、揭碗,来回倒腾,即便目不转睛地盯着看,也猜不准球到底在哪个碗里。这是雷鸣的拿手绝活,也是华山戏法的代表节目《三仙归洞》。

为了让小观众看得更清楚,他索性把表演桌挪到了观众席前,孩子们也纷纷从座位上跑下来,把桌子团团围住。“别人变戏法讲究快,我这是‘天下第一慢’,每个动作都可以让你们看得清清楚楚,还可以随时喊停……”雷鸣说,魔术有些角度不能给人看,而华山戏法却能让观众三百六十度看,却怎么也看不出其中玄机和破绽。他甚至请观众拿着球参与表演,见证不可思议的变幻。

华山戏法最早起源于华山道观,后逐渐发展为宫廷、广场、舞台上的戏法表演,还通过“撂地摊”等形式在民间广泛流传,表演兼具口彩与趣味,技法精妙且蕴含民间智慧。2022年,华山戏法被列入陕西省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雷鸣介绍,他们专门为这次展演重新设计流程,加入大量互动环节,并对传统节目进行创新,希望孩子和家长都能体会到戏法的乐趣。

10岁的小观众苏秦剀第一次现场看华山戏法,便很幸运地被邀请上台,与传承人合作了一段精彩表演。妈妈林女士表示,非遗馆的日常展陈和各种活动既丰富又用心,他们已成为馆里的常客:“通过这种神奇的方式认识非遗项目,感觉效果特别好!”

“遇见非遗”活动从7月12日开始,每周六、日在馆内多功能厅以讲解、展演及互动体验的形式,向观众展示古琴、昆曲、华山戏法、西安鼓乐、北京皮影、华州皮影戏、赣剧等非遗表演的多彩魅力。

除了展演课,“非遗有约 清凉一夏”非遗市集也正在馆内走廊热力开市。此次市集邀请了来自浙江、福建、山西、江苏、河北、河南、广东等多个省市的传承人现场展示,汇聚了宋锦织造技艺、苏州玉雕、平遥推光漆器髹饰技艺、苗绣、花丝镶嵌制作技艺等40余项非遗技艺,打造了集展示、互动、销售为一体的“非遗+”平台,为市民游客带来一站式文化休闲新体验。看完表演再去非遗市集逛一逛,就能淘到既精美又实用的非遗手工艺品。

“遇见非遗”活动将持续至8月31日。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袁云儿,白继开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黑兔子百科网 琼ICP备2024032622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