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兔子百科网
您的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教会幼儿放开手玩

0人浏览   2025-07-13 07:20:00

我敢自己走平衡木了。范欣 供图

运动是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但在长期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对部分幼儿,尤其是对小班幼儿来说,运动却是个大难题。小班户外活动时,常出现这样的现象:新入园的幼儿中,有几个紧紧攥着教师的衣角,如影随形;沙池边站着“观望者”,虽有想玩的渴望却不敢加入;热闹的滑梯旁,个别幼儿反复徘徊,最终在教师的搀扶下才完成第一次尝试。带着“小班幼儿为何不敢放开玩”的疑问,我们开启了为期一个月的“靶向教研”。

1 挖一挖幼儿胆怯的原因

教研从为期一周的“分组跟踪”开始。教师分成3组,一组在幼儿入园时于门口“蹲守”,观察步行入园幼儿数及幼儿与家长的互动情况;二组在户外活动时于活动现场“站位”,观察幼儿跌倒次数、游戏参与度、教师行为及师幼互动情况;三组在离园时与家长沟通,通过调查问卷、一对一交流等,了解家长是否常因安全问题限制幼儿运动、家庭中幼儿户外活动时长、居家活动主要形式等。

跟踪结束后,教师进行第一次集体研讨。李老师分享了在攀爬架旁记录的场景:小米第三次走到平衡木前,小脚刚碰到平衡木就缩了回去,旁边的王老师询问是否需要搀扶,小米摇头跑开。另一组的家长问卷结果显示,大部分家庭幼儿每天户外活动不足2小时。还有教师反映:“昨天入园时,听到一位奶奶反复叮嘱孩子千万别跑,会摔倒。”

随着讨论深入,关键问题逐渐清晰。一是家长过度保护。我们发现,超过60%的家长因担心幼儿磕碰受伤,不愿让其在园跑动;超过70%的家长基本制止有“安全隐患”的活动。二是教师“安全焦虑”。教师对幼儿运动磕碰引发的家长投诉心怀不安,对幼儿安全问题极度焦虑,于是减少幼儿攀爬、奔跑、跳跃机会,规避稍有挑战的活动。三是幼儿运动经验缺失。由于家长和教师过度焦虑,小班幼儿(尤其是上学期)缺少自主运动、适当挑战的机会,大肢体动作及胆量锻炼缺失,运动量明显不足。

教师挖掘出的制约小班幼儿运动的因素,为我们开展后续的干预活动提供了有力依据。

2 为教师松绑

让幼儿敢运动,得先从教师入手。我们将教研现场搬到户外游戏场,让教师戴上眼罩玩“盲行勇士”游戏,体验放手与保护的界限。

教师两人一组,一人蒙眼行走,一人担任保护者。第一轮要求保护者全程搀扶并提醒“小心”“注意安全”“别走太快”;第二轮改为“三步保护法”,保护者与蒙眼者保持三步距离,必要时出手。

游戏结束后,小林老师分享道:“蒙上眼时觉得好玩,被扶着并不断被提醒注意安全时,反而越来越紧张,脚都不敢抬了。第二次没人扶,但知道有人在不远处保护时,就敢慢慢试着跨过轮胎了。”

亲身尝试让教师真切体会到了“被保护的不安感”,这启发他们学着从幼儿角度审视自己之前的行为。

教师由“防守”变“放手”的意识觉醒,是“松绑”的第一步。如何让小班幼儿运动时既安全又自主,则是第二步要解决的。通过分组研讨,一组提出将“贴身守护”改为“安全半径”保护,即教师根据幼儿发展水平选择在不同距离守护;二组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小班幼儿在运动时,大部分意外发生在特定位置,可通过在特定位置贴标记、增加触觉凸起、运用积极引导语等方式提供隐性支持。

实践中,我们整合两组策略,形成融合视觉提示(卡通贴纸)、触觉提示(凸起纹理)和语言提示(正向引导)的“安全锚点”系统,既保留幼儿自主探索空间,又提供清晰的安全指引。以小宇为例,王老师在平衡木上每间隔20厘米贴小蘑菇防滑贴纸,把走平衡木变成玩“采蘑菇”游戏,既提示踏步位置,又增加童趣。然后,王老师站在攀爬架两米外,笑着对小宇说:“我就在这里,你采蘑菇需要帮助就叫我。”第三天,小宇就独立完成了第一次走平衡木。

之后,我们又通过制度调整,规定教师组织户外活动时,若出现磕碰现象且教师无失责,就为教师解除安全“紧箍咒”。就这样,我们完成了对教师的“松绑”,户外活动时,他们松弛了不少。

3 让家长成为成长伙伴

仅靠教师改变是不够的,为让家长理解“适度冒险”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小班家长开放日时,我们设计了“小小探险家”亲子活动。

教师在户外活动场布置攀爬区和软垫游乐区,邀请家长和幼儿一起参与“发现游戏”。家长观看刚入园一个月的幼儿在教师引导下尝试爬过矮拱桥,幼儿摇摇晃晃却坚持自己完成时,许多家长不自觉地鼓起了掌。随后,保健医生用布偶小熊演示“小熊跌倒记”,家长发现,小熊被突然拉住时更易摔倒受伤,一位奶奶恍然大悟:“原来让孩子自己慢慢来更安全啊!”

“亲子探索包”环节,每个家庭都收到了装着放大镜、彩色粉笔和贴纸的探索工具。爸爸妈妈蹲下身,和幼儿在院落里寻找“安全冒险点”,用贴纸标记适合跳跃的小台阶,用粉笔画出可奔跑的安全区域。活动结束,幼儿兴奋地展示与爸爸妈妈制作的“幼儿园冒险地图”,稚嫩涂鸦上满是发现的喜悦与跳着奔跑着的幸福。一位妈妈感慨:“今天我知道了,放手也是一种爱的智慧。”

教研进入第四周,随着教师和家长放心、放手,小班幼儿的胆量和运动能力飞速提升,户外活动场发生了奇妙变化。最明显的是小山坡,以前几乎看不到小班幼儿的身影,现在那里却成了小班“冒险家们”的乐园。明明攀登陡坡走不稳,多次尝试失败后竟手脚并用爬上了坡顶。他开心地大喊:“老师,你看看我!”最腼腆的朵朵,也敢在壕沟之间的独木桥上张开双臂保持平衡走来走去。

周例会上,保健医生提供的数据显示,小班跌倒擦伤率下降15%。她解释说:“因为孩子们学会了‘安全跌倒’,会自然用手撑地,而不是直挺挺摔下去。”

学期中“勇气勋章”颁发仪式上,每个小班幼儿都收到了特别的礼物,有的是成功跨越沟渠的视频,有的是第一次独立玩滑索的照片。小米的“勋章”是她先自己走过平衡木,再陪一个不敢走的同伴一起走的视频。视频最后,教师配文:“亲爱的小米,你不仅战胜了自己,更把勇气和爱传递给了小伙伴,这根平衡木见证了你最美的成长。”

(作者系山东省胶州市中云中心幼儿园园长)

《中国教育报》2025年07月13日 第02版

作者:范欣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黑兔子百科网 琼ICP备2024032622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