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兔子百科网
您的位置: 首页 实时讯息

东北“讲古”艺术:肇恒昌的文化守望

0人浏览   2025-07-16 07:22:00

人物简介 肇恒昌 男,满族,1947年出生,清兴祖福满三子索昌阿(清太祖努尔哈赤三祖父)后裔。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满族民间故事”省级传承人。现任沈阳市满族联谊会高级顾问。

在沈阳市满族民俗博物馆一隅,78岁的肇恒昌面前的展柜内放着一双陈旧的靰鞡鞋,另一侧挺立着象征满族祭祀传统的索罗杆。这里是他的工作室,更是他守护民族文化记忆的阵地。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满族民间故事”省级传承人,他站在历史的尘埃与现实的交会处,如同一位守夜人,执着地点燃满族故事的火种。

乡野烛光

点燃故事的篝火

“三仙女的传说从这里传遍四方,义犬救主的故事守护着族群的记忆。”肇恒昌的声音平静而深厚。他是清兴祖福满三子索昌阿的后裔,血液里流淌着这个渔猎民族的山林气息。然而他的传承之路,始于童年命运的低回处。

8岁那年,一场家庭变故让年幼的肇恒昌随母亲离开城市,投奔到满堂乡二道沟村的大伯父家。在那个没有电灯的年代,夜晚的乡村出奇地寂静。“无聊又寂寞,只能缠着长辈讲故事解闷儿。”肇恒昌回忆道,大伯父的炕头,故事是贫瘠生活中的烛光。母亲尤其善于讲述结构完整的故事,那些关于勇气、忠诚与智慧的古老叙述,成了肇恒昌最初的精神食粮。

下乡务农的岁月里,劳作间隙的“讲古”(意为“讲故事”,我们所熟知的“破闷儿”是“讲古”的一种)成为集体生活的调味剂。生产队里,人们轮番讲述着听来的奇闻轶事。肇恒昌的“故事宝库”日益丰盈。

使命如山

守护满族文化锦缎

2009年,退休后的肇恒昌在长年积累后,被正式命名为满族民间故事省级传承人。他坦言:“使命在肩,就是要让这些民间故事活下去,让后人知道我们从哪里来。”

在肇恒昌看来,沈阳东陵地区的满族民间故事如同一幅由历史经纬编织的独特锦缎。努尔哈赤的传说、皇家陵寝的秘闻、长白山的精怪故事,构成它最为鲜明的纹样。渔猎生活的烙印在故事中俯拾皆是——猎犬的忠诚、弓箭的威力、山林的敬畏。“一个‘义犬救主’的故事,核心是忠诚与感恩,这是刻在满族骨子里的品格。”

满族民间故事与其他民族的故事有着奇妙的共通与分野。肇恒昌以“老黄牛”的故事为例:“全国至少有200个版本,但满族版本里的长白山气息、渔猎生活的细节,便是我们独特的印记。”这如同文化的枝蔓,在各自土壤中生长,又在交融处缠绕共生。

“讲古”的艺术

让老故事讲出新温度

肇恒昌的讲述并非简单的复述。他会在关键处加重语气,模拟故事中人物的动作神态,偶尔夹杂些满语词汇或当地方言,让听众仿佛置身于山林篝火旁。他坚持:“民间故事的精髓不能变——它承载的价值观,它的根脉。但讲述的语言可以更活泼,更贴近今天的人。”

他的足迹深入社区、校园,试图在孩子们心中播下民间故事的种子。面对学生,他常选些蕴含生活哲理的民间故事:“故事里有老辈人的智慧,告诉孩子们要善良、勤勉,敬重知识。”

如何让珍贵的民间故事免于湮没?年事已高的肇恒昌找到了一个创新的解决方案。2020年,他创建了以“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社会和谐”为宗旨的民间故事微信群。“岁数大了,有时外出不便,就搭建了这个线上平台,当作我的新阵地。”肇恒昌如此解释。五年多的时间,这个精神家园已会聚了200多位文化爱好者。肇恒昌身体力行,只要有机会就录制音频故事上传到群中。他的讲述不分民族,既有满族的瑰宝,也包含其他民族的精彩传说。他始终怀抱热忱,希望借助网络的力量,让这些凝聚着民族精神和文化精华的故事,穿透时间与地域,滋养更多心灵。

然而,最丰厚的土壤在乡村,在故事最初生长的田间地头。肇恒昌渴望能再次深入乡村,在老人絮语中打捞更多可能被遗忘的珍宝。

篝火边的忧虑

经济效益与传承断层

民间故事的传承之路布满荆棘。最现实的困境是“不产生经济效益”,“靠讲故事养活不了人。”肇恒昌的忧虑溢于言表。寻找真正愿意沉下心来学习、能以此为业的传承人,难如大海捞针。年轻一代被现代娱乐的洪流裹挟,传统口述民间故事的空间日益逼仄。那些孕育故事的传统农耕渔猎生活场景,也正加速消逝。

“只能传承兴趣,当成爱好。”他坦言曾为此深深迷茫。然而,对民间文学的挚爱支撑他继续前行。他摸索出一条路:坚守民间故事的精神内核,让语言形式随时代流转。他盼望能有创新尝试,如将故事元素融入旅游或文创产品,在古老故事与现代生活间架起一座桥。

工作室里,肇恒昌的目光掠过展柜中满族婚俗的模型、传统服饰的纹样,最后落在那根静静伫立的索罗杆上。这根杆子连接着满族人对天地的敬畏,一如他手中的民间故事,连接着族群的过去与未来。他的愿景朴素而深远:让这些满族的民间故事,能持续在子孙后代中流传,“让他们记住祖先的根脉,记住我们文化的独特印记。”

肇恒昌轻声讲述起一个短小的满族民间故事,关于长白山精灵、猎人的勇气与自然的馈赠。字句间,是一个古老民族与大地的古老对话,在安静的博物馆空间里低回。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肇恒昌像一位守护民间故事篝火的老人,抵御着遗忘的寒潮。

他的生命早已与这些民间故事融为一体。在传承的长路上,他守护的不仅是一个民族的记忆密码,更是人类共享的精神灯塔,在喧嚣时代投射出穿透岁月的坚韧微光。

本报记者 张帆 首席记者 孙泽锋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黑兔子百科网 琼ICP备2024032622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