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清镇市王庄乡结合“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以小坡村为试点启动农业秸秆发酵床圈舍改造示范项目,通过创新模式与技术应用,积极探索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与秸秆综合利用新路径,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和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走进清镇市王庄乡小坡村,经过农业秸秆发酵床改造的圈舍内,肉鸡时不时低头啄食,农户正在圈舍里进行着日常喂养工作,圈舍里没有什么刺鼻难闻的味道,环境干净整洁。
清镇市王庄乡小坡村村民王忠才说道:“现在养鸡比过去方便多了,不用在圈里除鸡粪,鸡粪通过发酵床处理后,水分被充分吸收,气味小且干燥卫生。发酵后的鸡粪还能作为机肥,比一般有机肥的质量好。”
今年7月,贵州省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体系贵阳综合试验站联合贵州大学科研团队,在小坡村启动农作物秸秆发酵床圈舍改造示范项目,选取4户“小、零、散”养殖户开展散户试点,转化推广“发酵床+有机肥还田”模式,贵阳市、清镇市农业农村局全程技术指导,保障发酵床建设运维规范合理。
清镇市王庄乡小坡村驻村第一书记龙天玮介绍道:“项目采用秸秆微生物发酵床技术,将农作物秸秆与微生物菌剂混合铺设于圈舍内,形成发酵垫料层。畜禽粪污直接排入垫料后,微生物通过分解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有机肥,实现粪污‘零排放、无臭味’。”
该技术可降低80%的养殖污染,同时将秸秆转化为高效有机肥,每吨发酵垫料价值相当于300元化肥,经济与生态效益显著。此外,王庄乡在小坡村深水井组建设集中养牛棚1个,占地980平方米,可容纳肉牛60头,目前已吸引5户农户入驻。
该项目是清镇市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重要抓手,未来将扩大至王庄乡10个行政村,力争2026年实现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据测算,项目全面实施后,王庄乡年可处理秸秆2000吨,生产有机肥1500吨,减少化肥使用量100吨,年节约污染治理成本50万元。同时,通过“有机肥置换秸秆”模式,农户每亩可增收200元,形成“秸秆——饲料——肥料”循环产业链,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下一步,小坡村将持续推进‘两清两改两治理’,结合农业秸秆发酵床圈舍改造示范项目,持续探索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与秸秆综合利用的新路径,打造‘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的现代农业样板,‘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龙天玮表示。
记者:黄雷 黄俊 张谦格(实习)
编辑:潘雯颖
责编:杨倩倩
审核:曾 昕
终审:谢 涛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黑兔子百科网 琼ICP备2024032622号-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