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法院(下称“南海法院”)举办南海区新就业形态法律护航体系发布活动。会上发布了《佛山市南海区劳动争议审判白皮书(2020年-2024年)》及典型案例,解读了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护机制研究报告。
过去5年,南海法院通过打造佛山市南海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裁审一体化中心、设立劳动争议专业审判庭等一系列举措,以法治力量为引领,持续优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南海举办新就业形态法律护航体系发布活动。
充分发挥审判职能
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佛山市南海区劳动争议审判白皮书(2020年-2024年)》显示,过去5年,南海法院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0524件,结案10843件,案由主要集中在工伤保险待遇纠纷、经济补偿金纠纷、劳动合同纠纷、劳动争议、确认劳动关系纠纷等18类。
为持续优化南海区法治化营商环境,南海法院积极融入“1+6+N”工作体系建设,联合有关部门打造佛山市南海区劳动人事争议调裁审一体化中心,通过加强调解、监察、仲裁、审判联动,高效化解劳动纠纷;推动建立“南海工会法律服务站”,构建“法官+专职调解员+特邀调解员”调解模式,实现司法解纷、社会治理、职工自治的良性互动。
围绕“公正与效率”主题,南海法院设立劳动争议专业审判庭,不断完善繁简分流、调审一体、简案速裁、繁案精审的办案机制;依托专业化审判做实指导调解,联合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开发“随时问”司法大数据调解助手,指导多元解纷平台提升化解劳动纠纷的能力;培育劳动争议专业化调解员队伍,组建“调审一体”办案团队,对简易案件实现快审快结;建立快速职业伤害认定通道,对劳动者的职业伤害认定申请进行实时审核、快速认定;推动建立社保补缴快速通道,避免因开具劳动关系证明引发诉讼,大大减少当事人诉累。
聚焦新业态劳动关系特点
探寻涉劳动争议纠纷最优解
过去5年,南海审结的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纠纷528件,年均增长39.8%,主要涉及网约车、快递、网络直播和外卖行业等领域。会上,南海法院副院长刘芳解读了南海区新业态劳动者权益保护机制研究报告。
针对新业态普遍存在“平台—企业—劳动者”的用工形式,南海法院从人格从属性、经济从属性、组织从属性三方面进行审查,积极破解新业态劳动关系认定难题。南海法院将着力推动商业保险机构参与职业伤害保障,建立“先行赔付”机制,依法为劳动者提供更多的职业保障;另一方面,南海法院还计划设立“一站式”服务中心,为新业态劳动者提供个性化的社保方案、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技能培训等服务,帮助提高新业态劳动者的法律保护意识。
同时,根据以外卖骑手为代表的部分新业态劳动者面临“高风险、低保障”的情况,南海法院根据广东省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政策,探索实践“非工伤但可获职业伤害保障”新路径,有效破解传统工伤保险覆盖不足的问题。
此外,南海法院推动在佛山顺丰速运有限公司成立佛山首家快递行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此后,佛山市常林网约出行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佛山市南海区金沙洲多元解纷工作室陆续成立,形成劳动纠纷多元共治的新生态。
发布活动上,南海区人社局通报了南海区劳动人事争调裁审一体化中心建设成果,有关单位代表共同为“佛山市供应链物流协会人民调解委员会”揭牌,新就业形态代表企业现场签订了行业自律公约。
文/图 南海融媒记者 周钊泷 通讯员 金磊
视频/南海融媒记者 刘国祥 招倩如
网站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立即删除!
Copyright © 黑兔子百科网 琼ICP备2024032622号-19